这个医生自找“麻烦” 却让患者眉开眼笑
8月19日,是首个中国医师节,全国的医师们有了自己的节日,而今年恰逢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建院七十周年。在医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壮大肝胆胰外科的团队实力,医院于今年二月,医院引进了师从于陈孝平院士的杨宏强博士,担任肝胆胰外科主任,此前杨宏强教授已在省外一知名三甲医院担任主任。而说起杨宏强,患者和同事却说他喜欢自找“麻烦”。
肝胆胰外科主任杨宏强进行手术中(右1)
自找“麻烦” 手术效果双翻倍
日前,50岁的呙女士在下班路上突发车祸,被送往成医附院。经检查,呙女士因车祸,导致肝破裂,右肝几近挤碎,急需进行手术。详细分析了呙女士的病情后,摆在杨宏强面前的,有三种手术方案可以选择,一是开大刀,从胸下端到右下腹,打开一条长约30厘米的反L型切口,直视下进行肝脏切除、止血及缝合;二是利用腹腔镜技术,将呙女士的整个右半肝切除;第三种方案也是利用腹腔镜技术,仅切除右肝破裂的第5、6、7段,保住相对完整的第8段。
采用第一种手术方案,医生能直接地观察到肝脏的整体情况,对于医生来说难度较低,但对患者身体损伤最大。第二种手术方案,做标准右半肝切除,相对第一种要复杂一些。第三种手术方案最麻烦,需要医生利用腹腔镜,在二维的屏幕上,一一甄别受伤的肝脏组织和重要血管情况,并在狭小的空间内,操作手术器械进行切除、缝合和修复,保护8段的血管胆管,操作要更加精细和耐心,这无疑是对手术医生的操作技术、经验和耐心的综合考验。
但采用第三种手术方案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手术创伤小、肝脏保留程度高,最大程度减轻了肝脏组织的损失,保护了腹壁的完整性,患者术后恢复快且更美观,最大程度保护患者身体的功能。
杨宏强带领手术团队在麻醉师和手术护士的默契配合下,在腹腔镜下仔细全面探查患者的损伤情况,完全控制了腹腔内出血后,在保证呙女士的生命安全的情况下,选择了最麻烦的第三种手术方案,从当晚12点起,经过一夜奋战,成功切除了呙女士被挤碎的部分右肝组织和受伤的胆囊,修补了受损的胆管。虽然选择了麻烦的方案,但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呙女士在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地、恢复饮食。几天后,她就基本恢复准备出院了。说起自己的经历,呙女士不无感慨:“我看了别的病友开刀的伤口,太吓人了!而且听说他们手术后都要恢复好长时间,才能恢复到我这种状态,真是太感谢杨主任了,既救了我的命,又让我恢复的这么快。”
对于自己喜欢自找“麻烦”的性格,杨宏强却非常自豪,他说:“我们很多高精尖的技术,都是医生不断钻研,不断自找‘麻烦’总结出来的。这些自找的‘麻烦’,其实都是为了让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救治。”杨宏强表示,只要是对患者有利,哪怕是再难也要尽百分之百努力。这不仅是医者的使命,更是医者的担当。
小贴士
杨宏强,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肝胆胰外科主任。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师从于中国科学院陈孝平院士。于德国哥廷根大学教学医院访学、研修腹部肿瘤(肝、胆、胰、胃肠肿瘤)的腹腔镜诊疗技术。今年2月,杨宏强被以高端人才引进成医附院,担任肝胆胰外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7月22日,获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杨宏强在进行手术(右1)
杨宏强教授致力于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的推广应用,带领科室学科团队开展腹腔镜肝叶切除术、腹腔镜复杂胆道手术、腹腔镜脾切除、门体断流术、腹腔镜胰腺切除术等先进的、高难度腹腔镜微创手术,就是“开小孔,做大手术”,减小病人的手术创伤。同时建设加速康复外科示范病区,积极推广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与措施,促进病人快速康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多学科诊疗+微创外科治疗+加速康复外科”特色诊疗模式,给病人进行多学科诊疗,联合多个相关专业的专家为病人制定规范化、个体化的诊治方案;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同时辅以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减小了病人的手术创伤、加速了术后康复,提高了诊疗效果,减少了住院时间和费用,使病人受益更多。目前成医附院肝胆胰外科对肝、胆、胰、脾良恶性疾病的诊疗达到了省内国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