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内科 | |||||||||
一、专业组人员概况 1.主要研究者介绍 王沛坚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现任成都医学院hbs红宝石平台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系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四川省老年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第五届全国“白求恩式好医生”,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卫健委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擅长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高血压的微创诊疗(RDN,AVS/SAAE等)、左心耳封堵、TAVR等。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四川省医学会等多个学会分会的副主任委员、常委、委员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四川省科技厅及教育厅等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主持及参与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10余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200,被引用2000余次,H指数18。任多种SCI及国内期刊审稿人。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四川省医学科技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奖励4项,国家级专利5项,出版专著3部。 2.研究团队介绍 团队共计医护17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4人,硕导4人,博士6名(含在读),博士后1人,全国卫计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省卫健委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名,省卫健委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四川省杰青1人。团队人员均参加了GCP相关培训并取得了合格证书。具体框架构成如下: 秘书:梁登攀 副主任医师/硕士/硕导。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诊疗工作,对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常见病有丰富的诊治经验。曾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进修学习,熟练掌握了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以及继发性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血管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等筛查工作。主持四川省医学会、四川省教育厅等科研项目4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3部。 研究医生:王秋林、蒲静、李璐、胡军、冯凯歌、王新全、周亚琼,杨怡、刘森、万进东、钟李莹 部分医生简介如下: 王秋林:教授/博士/硕导,毕业于四川大学,现任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诊断学教研室主任,GCP I期病房主任,成都医学院优秀教师。多年来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医疗、教学以及科研工作,对心血管系统的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等)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能够熟练开展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断及治疗,尤其是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支架介入治疗、起搏器植入等。2017年曾前往意大利安科纳大学联合医院心脏中心访问学习。先后参与完成省级科研项目5项,近年来发表SCI及国内论文近20篇,主持及参与省级课题8项,获四川省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 李璐:副主任医师/硕导,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专业,成都医学院优秀教师。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先心病、心脏瓣膜病等诊断和治疗。2017年赴德国北威州利帕医院心脏中心访问学习,2021年赴北京阜外医院结构病中心学习。主持省级及院级课题4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期刊10余篇,出版教材4部。 蒲静:副主任医师,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教学以及科研工作,擅长对顽固性心力衰竭、难治性高血压、冠心病、复杂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熟悉心脏疾病的介入诊疗。参与省级、厅级、院级课题10余项,主持教育厅及卫健委课题各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医学论文10余篇。 王新全:主治医师/讲师/博士,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心血管内科专业。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治。获得全国第二届“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奖。目前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2篇。主持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高层次科研启动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4项,以副主编或编委出版专著3部,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 胡军:主治医师/博士,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多年,对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有一定的诊治经验。于2020-2021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进修学习一年,专攻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的介入封堵以及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包括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经导管缘对缘二尖瓣修复术、经导管三尖瓣修复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包括卵圆孔未闭)、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等。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主持四川省教育厅科研课题1项、四川省医学会科研项目1项。 研究护士:侯霁芯、韦钰、段然 药品管理员:韦钰、段然 资料管理员:杨淑霞、冯凯歌 质控员:侯霁芯、梁登攀 | |||||||||
二、专业组设施设备、业务专长、主攻病种等 1.科室概况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为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技术培训中心、四川省限制类医疗技术-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基地、四川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17年获四川省医情所科技影响力评价综合排名第7名。我科现已通过胸痛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压中心的认证,成立了房颤中心(即将进入最终线上认证阶段)。目前我科有两个病区,一个CCU病区;两个可用导管室,还有1个实验室(该实验室为衰老与血管稳态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心电图室以及1个心脏超声室。目前门诊量为30000余人次/年,出院病人数约5000人次/年,各类介入诊疗手术已达4000台次/年。 2.设施设备 病房设备:12导同步心电图机、动态血压仪、动态心电图机、中央监护系统、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除颤仪、呼吸机、心梗标志物检测仪、超声机等。 介入设备:多参数监护仪、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IABP、IVUS及冠脉旋磨仪、临时起搏器、射频消融仪、电生理记录仪、DSA数字减影系统(2套)等。 科研设备:DMT620M微血管张力测定仪 、多导电生理记录仪、无创鼠尾血压计、 DSI生理监测平台、蛋白电泳仪等。 3.业务专长 冠脉介入治疗、电生理、起搏器、高血压的微创诊疗(肾上腺静脉采血/AVS、肾上腺动脉栓塞术、肾动脉去交感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先心病封堵、TAVI、主动脉缩窄支架植入,其中AVS、RDN、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术的数量和技术水平属行业内领先水平。 4.主攻病种 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尤其是难治性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中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等) | |||||||||
三、专业组临床研究项目经验 1、参与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6项 (1)评估中国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受试者应用IBI306治疗和安全性的III期临床研究(霍勇 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PI:王沛坚教授) (2)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用于评价依折麦布瑞舒伐他汀片在中国高胆固醇血症受试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赵水平教授;PI:王沛坚教授) (3)Iberis®多电极肾动脉射频消融导管系统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瞻性、多中心、盲法、随机对照试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PI:王沛坚教授) (4)评估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发病24-48小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PI:王沛坚教授) (5)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术后比较吲哚布芬与阿司匹林的随机对照研究(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PI:王沛坚教授) (6)评价注射用盐酸尼非卡兰治疗室速、室颤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药对照研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主任医师;PI:王秋林教授) 2、本科室自主开展的临床研究 (1)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运用价值及安全性分析(主持:王沛坚 教授) (2)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拴塞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有效性对比研究(主持:王沛坚 教授) (3)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拴塞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主持:王沛坚 教授) | |||||||||
四、专业组业务合作联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