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添前沿消融新技术!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功完成地区内首例肺部肿瘤经皮电冷消融术
近日,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黄娜教授团队为数例肺癌患者成功实施了肺部病灶经皮电冷消融术。手术持续30分钟,操作过程安全可控,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平稳。
首例患者为老年男性,79岁,10余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后期住院确诊左下肺鳞癌(T2aN0M0 IB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急性加重。患者近期复查胸部CT示:左肺下叶背段见一软组织密度结节影,大小约3.1cm×2.5cm,边界欠清,可见短毛刺影,邻近胸膜牵拉,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考虑肿瘤性病变可能,较前2024-03-28 CT病灶范围稍增大。双肺下叶见少许条絮影,左肺下叶部分呈网格样改变。心脏增大,主动脉壁及冠状动脉走行区见高密度影。患者有外科手术指征,但患者家属考虑患者高龄、肺功能差等因素商量后拒绝手术,要求行肺恶性肿瘤微创消融治疗。黄娜主任团队经过充分的全院多学科术前讨论,与患者及家属详细沟通并获得手术同意,对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了细致的应对处置预案。本次手术由余林副主任医师、马春兰主治医师共同主刀完成。患者术中取左侧卧位,胸部CT扫描定位于左下肺病灶体表最佳穿刺点,规划最佳穿刺路径,局部麻醉后,按照手术实施,术后CT扫描可见肺内病灶坏死明显,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诉无不适,手术30分钟后顺利结束。术后,患者病房观察24小时无不适,于次日顺利出院。
据了解,肺部肿瘤经皮电冷消融术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院长胡凯文、肿瘤科主任李泉旺和美国加州大学鲁宾斯基教授、意大利鲁格纳尼教授经过5年的研发及大量临床前的动物试验,成功研发了电冷复合消融技术——它是将电化学消融与冷消融相结合的创新型肿瘤微创消融技术。目前,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临床试验分中心”正在进行针对肺癌和肺转移癌的电冷复合消融的临床研究。
高龄患者是呼吸慢性病及肺部肿瘤等疾病的好发人群,但因器官衰竭、慢性病以及手术后恢复慢等一系列问题,一直被认为是外科手术“高压禁区”。而随着多种现代呼吸微创技术的发展,对失去手术机会、不能耐受放化疗及术后复发的肺癌患者,经皮消融术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模式。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长期以来注重临床技术突破,在经皮消融介入技术方面的日趋臻熟,成功完成百余例高难度肺结节经皮消融术,介入呼吸微创介入诊疗实力达到全省前列,区域内具有起较高知名度及社会影响力,并吸引周边地区多家医疗单位进修观摩学习,得到众多省内同行及患者的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