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大揭秘!远离“脆骨”危机,你必须知道的事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那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骨质疏松,以及如何有效预防这种疾病。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骨质疏松症是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这种病状常被称为“沉默的疾病”,因为在初期阶段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



骨质疏松早期无症状,但出现以下症状需重视!
(1)骨痛:腰背疼痛、乏力或全身骨痛。
(2)脊柱变形:尤其是脊椎部位的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身高变矮。脊柱弯曲带来的姿势改变,比如驼背。
(3)骨折:轻微创伤导致的骨折,常见部位包括脊椎、髋部和手腕。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19.2%。其中65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更高,女性高达51.6%,男性则为10.7%。
风险这么高,赶紧来评估吧

运动可增强活动能力、增加肌肉强度、提高机体的协调性、改善平衡能力及减少跌倒的危险。如练习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


保证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是维护骨骼健康的关键。富含钙的食物包括奶制品、豆制品等。同时,适量的阳光照射能帮助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促进钙的吸收。
还要注意戒烟限酒哟!


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需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能及早发现潜在的骨质疏松问题,从而采取及时的干预措施。
指南推荐:采取双能X吸收法(DXA)进行骨密度测定。


我们再通过视频回顾一下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