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穿刺针 浓浓两国情
2020年11月25日上午,一位青年男子来到东帝汶吉多·瓦拉达雷斯国家医院泌尿外科专家门诊室外,紧紧握住中国援东帝汶医疗队队员、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刘小勇的双手,并连声致谢“Obrigado,Obrigado(谢谢,谢谢)”。他告诉刘小勇医生,他膀胱穿刺造瘘术后恢复得非常好。
图为刘小勇(右)和向毅(左)与患者合影
1月前,患者因“小便不能自解”就诊于东帝汶吉多·瓦拉达雷斯国家医院急诊科,中国医生刘小勇接诊了他。追问病史,得知患者几年前曾有过尿道损伤病史,术后并多次发生狭窄,长期反复治疗,十分痛苦。
“如果在国内,“膀胱穿刺造瘘术” 通常10分钟左右的就能完成治疗。”刘小勇介绍,这类手术治疗使用的是局部麻醉,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门诊就能完成,手术结束后患者就能回家。但在东帝汶,由于缺少必要的医疗器械,只能在全麻下进行开放手术,不仅创伤大,还容易导致感染。此前,中国也曾捐赠过相关器械,但是由于保养不当和器械损坏,均不能派上用场。刘小勇刚到东帝汶后,一直期待有一枚新的膀胱穿刺造瘘针,希望能最大程度降低患者手术的创伤,减轻患者的痛苦。
今年年初,刘小勇把这一特殊需求汇报给了他所在的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院立即准备了两套国产膀胱造瘘穿刺针。但由于“新冠”疫情袭来,东帝汶所有国际航班停飞。直到8月份,东帝汶才逐渐开放从国内到东帝汶的包机,两套穿刺针才漂洋过海从中国来到了东帝汶,捐赠给了吉多·瓦拉达雷斯国家医院。
有了膀胱造瘘穿刺针后,刘小勇和另一名中国援东帝汶医疗队队员、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普外科专家向毅,为患者实施了膀胱造瘘穿刺术,只用了10分钟就结束了手术。术后,患者定期进行了尿路扩张,排尿困难得到了彻底解决,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尽管东帝汶医疗条件有限,但是中国援外医生都在尽最大努力为当地群众服务。一枚小小的膀胱穿刺造瘘针,不仅体现了中国援外医生“大爱无疆”,更见证了中东两国深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