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首页 公众版 科室导航 神经外科 科室动态 详细

“熊猫眼”,一定是眼睛生病了吗?----之颅底骨折医学科普(一)

发布时间:2023.10.24 来源部门:神经外科
作者: 李雪梅 摄影: 李雪梅

案例再现:周某,女,83岁,在家中不慎跌倒,当时前额部着地,伴头晕,视物模糊,鼻腔有血性液体流出症状,周奶奶见出血量不大便用纸巾堵塞鼻腔,未引起重视,其子女发现后周奶奶眶周瘀青,俨然一幅“熊猫眼”的模样,立即将周奶奶带至医院就诊于神经外科。

1.问题一:明明是眼睛出了问题,为什么挂号室工作人员给挂的是神经外科而非眼科呢?

2.问题二:周奶奶为止住鼻血,用纸巾堵鼻腔的方法正确吗?

带着这两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颅底骨折的前因后果。

首先,简单了解颅骨解剖结构。颅骨由后上方的脑颅骨及前下方的面颅骨构成;将颅盖骨打开,从内面观看颅底,颅底骨面凹凸不平;侧面观:颅底前高后低,呈阶梯状,颅底由两侧的蝶骨小翼和岩骨嵴分为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

可能大家有疑问:颅底上方有坚固的颅盖骨,下方有面颅骨,如此隐蔽,怎么就骨折了呢?因此我们需去了解颅底骨折的病因。其实,颅底骨折,一般需受到比较大的暴力才会骨折,这种暴力分为直接暴力及间接暴力。

(1)直接暴力:暴力的着力点在颅底附近或头部受到挤压,导致颅骨出现普遍的弯曲变形导致颅底骨折;

(2)间接暴力:最常见的骨折原因是颅盖骨折延伸而来或因力的传导导致颅底骨折。如高处不小心坠落,臀部先着地造成颅底骨折。而颅底部有非常多的孔裂,这些孔裂其实就是血管、神经出入的场所,因此,颅底骨折,常损伤血管神经。除此之外,在颅底,硬脑膜与颅底紧密贴附,当颅底骨折时,特别容易撕裂硬脑膜,产生脑脊液外漏,从而成为开放性的颅底骨折。

问:颅底骨折后患者有何临床表现?

答: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各异。

颅前窝骨折:当骨折累及额骨眶顶和筛骨,骨折出血可进入眶内,在眼睑和球结膜下形成淤血斑,俗称“熊猫眼”或“兔眼征”。若脑膜和骨膜均破裂,脑脊液沿裂口经鼻腔流出,就形成脑脊液鼻漏,临床常见合并鼻出血被误以为是流鼻血。由于嗅神经及视神经在颅前窝走行,因此常伴1、2对脑神经损伤,患者表现为嗅觉、视觉的减弱或丧失

颅中窝骨折:当骨折线累及蝶骨,出现脑脊液鼻漏合并鼻出血;若骨折线累及颞骨岩部,血液和脑脊液经中耳和破裂的鼓膜由外耳道流出,形成耳漏;若累及破裂孔或颈内动脉,可出现致命性的鼻出血或耳出血。颞骨岩部骨折常累及7、8对脑神经,患者可表现为周围性的面瘫或听力的减退或丧失。

颅后窝骨折:当骨折线累及颞骨岩部后外侧,患者外伤后1~2天出现乳突部瘀斑(Battle征)(摸一摸自己耳后,有骨性凸起的部位便是乳突)。当骨折累及枕部,可出血枕部肿胀及瘀斑。当骨折线累及枕骨大孔位置,可出现912对脑神经的损伤(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损伤),患者出现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

下面对颅底骨折临床表现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问:颅底骨折后应做什么检查呢?                                    

答:颅底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X线片仅显示为30%~50%的骨折线,需要头颅CT明确诊断。颅底的高分辨CT(HRCT)有助于骨折部位精确定位,MRI有助于发现脑脊液漏的漏口。

本期介绍到这里,下期我们会接着讲颅底骨折后的注意点,同时揭秘案例中周奶奶的做法是否正确。


说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