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首页 公众版 科室导航 神经外科 科室动态 详细

神经外科“锁孔”新技术精准治愈颅内胆脂瘤患者

发布时间:2023.11.06 来源部门:神经外科
作者: 赵丽文 摄影: 赵丽文

日前,患者小李(化名)短暂发热后出现持续性头痛,来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医附院神经外科就诊,门诊检查发现脑表面满布异常脂肪信号。做为人体指挥中枢的大脑表面怎么会有“油滴”呢?到底是什么样的疾病会导致小李脑内会出现这样的病变呢?

神经外科组织专家仔细查看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发现了紧贴颅骨的血管间隙隐约存在团块异常信号改变,并初步推测这一病灶可能是脑表面大量点状脂肪信号的来源。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以夏勋教授为首的神经外科团队提出,利用神经外科技术最新的“锁孔(Keyhole)”技术,可以微创取出深在脑内的病变。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团队以颞部小型骨孔为窗口,在显微镜下直视脑神经深部,在颈内动脉间隙发现了脂肪样病灶、钙化病灶出现在视神经走行的鞍上池,视神经明显受压;病变被安全取出,病理确诊为颅内胆脂瘤。

颅内胆脂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先天性肿瘤,缓慢扩展性生长,常沿颅底向蛛网膜下腔、脑的裂隙部位扩展,包裹颅神经和血管,多数没有临床表现,病人肿瘤生长期常持续许多年。胆脂瘤起源于颅内的胚层上皮细胞,在胚胎发育3-5周当神经管脱离外胚层而闭合时,这些残留包埋在颅内,成为日后发生胆脂瘤的病理起源。胆脂瘤尽管常见,但是像小李这样出现脂肪颗粒顺着蛛网膜下腔播散脑表面的却极为罕见,也就是这个原因导致了前期诊断困难。

“锁孔(keyhole)”技术是近年来神经外科积极推进的精准神经外科的一部分,这一技术通过位置合适的小骨窗(直径2-3cm)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强调术前、术后精心的诊断和处理,个体化地设计手术方案,应用准确、便捷的手术入路去接近和处理病变,减少对颅内结构的暴露和损伤,以期达到最佳疗效。该技术要求神经外科医生有更为扎实的显微外科技术,熟悉锁孔开颅的解剖特点,并配合应用术中导航、神经内镜等高新科技医疗设备,提高狭小、深在区域手术操作的质量,手术更为安全,患者接受度更高。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