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眼”,一定是眼睛生病了吗?----之颅底骨折医学科普(二)
接上一期颅底骨折的内容,本期我们继续为您揭秘颅底骨折后相关问题。
问:颅底骨折后应该如何治疗及护理呢?
答:颅底骨折若为闭合性,可无特殊处理。但是,由于颅底骨折容易损伤脑组织、血管或神经,因此外伤后要严密观察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较常见的并发症有颅内出血,脑水肿,癫痫等,因此,一旦伤者出现意识加深、剧烈头痛、呕吐、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等的变化,需及时就医并处理。若患者颅底骨折后存在脑脊液漏,需加强配合脑脊液的治疗与护理,为便于理解记忆,配合的要点归纳为四句歌:
头高患卧双抗联,挖塞屏咳要避免;
清洁及时勿冲滴,腰穿吸插也不需。
(1)头高患卧双抗联:
头高患卧:伤者取半卧位,头偏向患侧,维持特定体位至漏液停止后3~5天,利用重力的作用,使脑组织移至颅底硬脑膜裂缝处,促进局部黏连而封闭漏口。
双抗联:抗生素的治疗及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由于颅腔是无菌的密闭腔,一旦成为开放性骨折,就打破了原来的平衡状态,感染的风险非常大,因此需遵医嘱使用破伤风及足量的抗生素进行预防和治疗。
(2)挖塞屏咳要避免:
挖塞:不挖耳、塞鼻,有引起逆行感染的风险;
屏咳:不用力屏气大便;不剧烈咳嗽、打喷嚏或擤鼻涕等行为(由于颅内静脉无静脉瓣,当胸腹压上升可继发性引起颅内压骤然升降,从而引起脑脊液逆流及气颅的发生)。
(3)清洁及时勿冲滴:
清洁:保持口腔卫生,鼻腔或外耳道的清洁注意棉球不可过湿,避免液体逆流入颅引发感染(由医务人员操作)。
勿冲滴:禁止向耳内或鼻腔内冲洗或滴药。
(4)腰穿吸插也不需:
腰穿吸插:禁止腰椎穿刺(相对禁忌)、吸痰、插胃管
下面我们再回到第一期的案例问题。周奶奶额部着地摔倒后出现“熊猫眼”伴鼻腔血性液体流出,极可能损伤了额骨眶板和筛骨,引起的出血经前鼻孔流出或流进眶内,眶周皮下及球结膜下形成瘀血斑,因此周奶奶的疾病在头颅而非眼睛,并且周奶奶很有可能出现了脑脊液鼻漏,不应该用纸巾堵塞鼻腔,因为有导致颅内感染的风险,甚至会由于堵塞鼻腔导致颅内压增高从而危及生命。其实,每年像周奶奶这样,因为意外伤害导致骨折的例子非常多。据资料表明:我国颅脑创伤每年大约60万人,其中死亡10万人左右,经济损失达100亿元以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颅脑创伤发病率呈持续升高趋势[1]。
其实,颅底骨折绝大部分由意外伤害所致,因此防患于未然很重要:
1.高空作业、户外作业等应注意佩戴安全帽、安全绳。
2.骑行电动车、摩托车行史时应佩戴头盔。
3.行人远离正在施工工地,以防被高空物品砸伤头部。
4.老人常因视力下降、腿脚不便等发生跌倒,因此老人宜穿防滑鞋、居住地方光线充足,地面保持干燥,同时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预防跌倒等意外伤害。
声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参考文献
[1] Jack Jallo[美],Christoopher M.Loftus[美].颅脑创伤和脑科危重症治疗学[M].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2]《外科护理学》乌贤斌、 吕冬、姚珺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第 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