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年透析患者跌倒 重在预防
跌倒在慢性疾病患者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尤其老年人更是如此。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由于肾性贫血、肾性骨病、尿毒症神经病变以及透析低血压等因素,跌倒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同龄的其他人群,针对老年血透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更高,并且由此导致的肢体残疾和心理疾患更为严重,大大影响了老年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预防跌倒的发生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很有必要。
1.跌倒的危险因素
(1)年龄、性别相关因素
血液透析患者目前趋于高龄化水平。随着MHD患者年龄的增加,跌倒发生率呈增高趋势,并且女性患者的跌倒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
(2)疾病相关因素
MHD患者常常合并多种疾病因此易发生跌倒:如合并糖尿病的HD患者视网膜病变、视力缺损会导致患者对周围障碍物的判断力下降,发生严重低血糖时患者伴有视物模糊、神志不清等更容易跌倒;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心律失常、体位性低血压时易发生心源性晕厥;CKD-MBD患者相关的骨质疏松或骨痛使患者站立不稳、对周围环境注意力下降;合并肾性贫血、营养不良的患者常伴随头晕、乏力等,均可直接导致跌倒的发生。
(3)血液透析治疗相关因素
血液透析的过程是反复体外循环治疗的过程,透析相关性低血压、透析相关性肌肉痉挛、透析相关性心律失常、透析后疲劳都是跌倒发生的高危因素。另外,MHD患者一般每周进行3次治疗,经常周转于家和医院之间的路上,诸多的外在环境因素如公共设施、天气、交通等也增加了其跌倒的风险。
2.针对老年血透患者这一特殊人群,医护人员以及患者自身应该如何去避免跌倒的发生呢?
2.1医务人员
(1)做好患者的安全评估
利用跌倒评估表对每位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筛查出高危人群,明确标识,成为更好预防跌倒的重中之重。
(2)加强健康宣教
透析治疗时责任护士根据跌倒评估情况对高危患者及家属反复进行警示教育及预防指导。以幻灯、视频播放形式在肾友会向患者及家属集体讲解预防跌倒相关知识及跌倒的危害。利用跌倒患者作反面教材给予警示教育。发放图文并茂的防跌倒知识宣传册。
(3)营造安全的就医环境
血透室地面保持干燥平整,无污迹水渍;在科室醒目位置张贴防跌倒标识;体重称正前方安装扶手;检查病床车轮刹车系统安全性,充分发挥工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患者安全管理。
(4)针对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快患者的措施
告知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的危害性,有效循环血量急剧下降导致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而跌倒。针对患者体重与病情,制定相应方案,严格控制患者透析期间体重增长,对透析过程中超滤量过快的患者要严密观察血压变化,还可使用容量检测装置对患者进行透中血容量检测。
(5)其他预防指导
告知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的清淡饮食,保持大小便通畅;告诉并鼓励患者在走动前和需要时,寻求工作人员或陪护的帮助等。
2.2患者自身防护
(1)加强锻炼以提高平衡感和力量,锻炼身体平衡,让腿部更强壮,降低摔倒的几率。太极包含力量与平衡元素,已有研究说明太极对社区环境中的跌倒预防有效。针对老年血透患者,八段锦也是一个较合适的锻炼项目。
(2)每年检查眼睛,如果有白内障、青光眼等限制视力的疾病会增加跌倒的几率。患者进入透析室请穿防滑拖鞋以及大小合适的衣裤,有序进入不可拥挤,以防绊倒。
(3)起床三部曲(慢起-慢坐-慢站):透析后严防体位性低血压和高血压所致的脑血管意外以及低血糖、头晕、头疼所致的黑蒙、意识恍惚而跌倒。
(4)避免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不超过干体重的3%-5%。透析前中后按医嘱服用降压和降糖药物以及促红素等升红细胞药物,积极遵医嘱治疗原发病。
(5)改善居住环境,房间及走廊光线充足,夜间设置脚灯,生活用品容易拿取;楼道、走廊、卫生间等安装安全扶手;浴室、卫生间放置防滑垫,尽量使用坐式马桶;床高低适中,轮椅刹车完好。
3.跌倒后的应急预案
跌倒事件发生后,第一发现人应及时报告科室医务人员,及时做好跌倒事件的应急处理。按照跌倒应急预案及流程的要求,“早预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及时追踪”,尽最大努力减轻跌倒后的进一步伤害。
参考文献:
1. 刘瑶.血液透析患者跌倒的研究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2016,15(05):309-311.
2. 王颖,杨晓钰,檀敏等.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血液净化,2018,17(06):427-429.
3. 张晓宇,刘玲玲,于莉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跌倒风险的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02):205-207.
4. 朱思珠,袁海川.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专科化预防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3):34-35.
5. 兰世英.维持性血透患者发生跌倒的时间、地点分析及预防措施[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09):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