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越来越年轻化——心血管内科成功救治两名急性心肌梗死青年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心肌梗死为老年性疾病,但从近日成医附院心血管内科连续收治的两名青年心肌梗死患者表明,“心梗”再也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33岁的小王,是一名销售员,有大量吸烟史。因“活动后持续胸骨后压榨性疼痛1小时”于2018年10月31日入院。经急诊科心电图检查显示他为:“窦性心律 V1-V5导联ST段抬高”,考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医生向其家属交待了病情并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为小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其患有“急性心肌梗死”。造影结果提示“罪犯血管”病变部位血栓负荷重,医生立即为其实施了血栓抽吸术,反复抽出大量血栓。由于残余狭窄仍较重,医生考虑通过支架植入进行下一步治疗。由于救治及时,加上术后规范化治疗,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小王:冠脉造影、血栓抽吸及支架植入后的示意图
与之有类似经历的小李,今年26岁,是一名在读博士研究生,也有大量吸烟史。前期因“胸痛2小时”到院治疗。根据心电图及心蛋白谱检测结果,医生考虑其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立即启用导管室,在向家属交待病情并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为其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小李前降支近中段完全闭塞,医生反复通过血栓抽吸术为小李抽出大量血栓。
小李再次进行造影检查时,提示血流恢复,但病变部位残余狭窄仍较重,考虑患者年龄问题,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经慎重考虑后决定对患者进行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血管内超声检查,发现小李有前降支近中段可见高度可疑的重度粥样斑块负荷及斑块破裂征象。由于患者父母不同意行冠脉支架植入,同时经血栓抽吸术后前降支血流已恢复TIMI 3级,故当时并未行支架植入。经治疗后患者未再出现胸闷、胸痛情况,现已好转出院。
小李:冠脉造影、血栓抽吸及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的示意图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性胸痛最常见也是最危重的病症,国内每12秒便有一例急性胸痛病例发生。急性心梗患者一旦发生胸痛,需要争分夺秒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现、确诊并进行有效的救治,发病初期90分钟的救治时间尤其宝贵。
因此,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以上两位患者的抢救行动,从进入医院到血管开通均在1小时以内完成,这一切都源于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规范化建设。在这两场生命与时间赛跑的竞争中,成医附院心血管内科全体人员赢得了胜利,成功挽回了两位年轻患者的生命。目前,心血管内科通过胸痛中心的建设不断提高抢救效率,年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200人。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工作压力过大,加上不良饮食、生活习惯,越来越多中青年过早的暴露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中。在已发生急性心梗的年青患者中,吸烟、缺乏运动、油腻饮食、肥胖等危险因素比例明显高于老年患者。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健康“信号灯”,最好定期检查血糖、血压和血脂等,控制体重,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心中有数;抽出时间,尽量每天保证有氧运动半小时以上,有时间多到户外接触大自然;规律用餐,远离高糖、高脂、高盐饮食;戒烟限酒;出现胸痛、胸闷,特别是在劳累、运动后加重时,一定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