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2024-11-21

老年人如何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中国现在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据统计,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怎么形成的? 一是堵,血脂过高堵塞血管造成梗塞;二是破,血管硬化,血压过高而破裂! 当身体出现这些信号要注意 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和征兆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常见症状有胸痛、胸闷、心悸、气短、头晕、头痛等。 老年人如何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01饮食注意“两多两少” 食盐摄入要少,普通人群食盐日摄入量不超过5克;5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食盐日摄入量应在4克以下。 脂肪摄入要少,每日不超过30克或占总热量的15%以下。胆固醇日摄入量应控制在200~300毫克以下为宜。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大脑、脊髓、内脏、蛋黄等。 02定期体检不可少 老年人应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此外,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可能需要进行额外的检查,如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血糖监测、血压监测等。 高血压标准:高血压通常是指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老年人应该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 高血脂标准:血脂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如果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过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老年人应该定期检查血脂水平,并尽量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血糖标准:老年人65周岁以上(:身体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都有所下降。所以对于血糖的控制标准要适当的提高)空腹血糖值要小于7.8mmol/L,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值要小于11.1mmol/L。 03合理运动,健康生活 老年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安排户外运动,建议每周运动3-4次,以有氧运动为主,如太极拳、散步、慢跑、游泳等。老年人外出运动时应携带通讯工具,运动强度宜温和适中,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突然发力,避免大汗淋漓,避免气温较低时外出运动,运动过程中注意水分及电解质的及时补充。 04戒烟限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皮,与动脉硬化和斑块生成相关,被动吸烟(二手烟)也会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早在2018年,《柳叶刀》杂志刊登的一项涉及全球2800万人的研究指出:酒精没有“安全值”,只要喝了酒就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建议滴酒不沾。   日常生活中的心脑血管健康保护 01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老年人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修复,有利于心脑血管健康。 02情绪调节:保持乐观的心态,减少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情绪波动和压力可能会对心脑血管产生不良影响。老年人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减少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以采取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来缓解压力和焦虑。 03避免过度兴奋、激动或者愤怒等情绪 过度兴奋、激动或者愤怒等情绪可能会对心脑血管产生不良影响。老年人应该尽量避免这些情绪出现,保持平静和冷静。在遇到突发事件或者情绪波动时,可以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如深呼吸、冷静思考、寻求帮助等。 04坚持服药:遵医嘱按时服药,不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者停药 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医生通常会开具一些药物来控制病情。老年人应该遵医嘱按时服药,不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者停药。同时,应该注意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果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应该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2024-11-19

类风湿关节炎,你了解多少?

一、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手、足等小关节,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僵硬,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病理基础是滑膜炎。我国患病率约为0.32-0.36%,男女比为1:2-3。为什么会得类风湿关节炎?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环境及遗传有关。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一般症状:发热、疲倦、体重减轻、情绪障碍等。关节症状:a)晨僵:关节僵硬,常大于1小时,病情活跃指标之一b)关节肿胀、疼痛c)关节畸形:如“尺偏”畸形、“天鹅颈”畸形、“钮扣化”畸形等d)功能障碍3、关节以外症状: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心包炎、肺间质纤维化及肾脏淀粉样等。 四、如何进行管理? (一)及时就医,合理治疗 1、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包括以下方面,通过专科医师评估病情,合理选择治疗。 1)药物治疗:a)非甾体抗炎药:用于减轻关节炎症,缓解疼痛,如醋氯芬酸、依托考昔等,但不能阻止疾病的进展。b)抗风湿慢作用药:控制病情药物,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硫酸羟氯喹等,能延缓病情发展。c)生物制剂:对于口服抗风湿慢作用药治疗效果不佳可换用生物制剂。如托珠单抗、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d)糖皮质激素:用于关节急性炎症期或严重关节外表现,可有效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有较多副作用,需在专科医师指导下使用。 2)物理治疗:通过热疗、针灸、按摩等物理方法可以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3)手术治疗:当关节出现严重畸形和功能障碍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关节置换术、关节成形术等。 2、学会自我评估病情,如观察关节肿胀、关节压痛等,出现病情变化,及时到医院就诊。 (二)日常护理 1、保护关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关节,防止过度使用和受伤。避免久坐、久站,经常变换姿势。活动时可选择性使用辅助器具,如拐杖、扶手、轮椅等,减轻关节负担。 2、注意保暖:寒冷和潮湿的环境可能会加重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症状。注意保暖,穿着合适的衣服和鞋子。在寒冷季节,可以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保暖设备。 3、合理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减轻疼痛。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维持身体机能的稳定。 (三)饮食管理 1、增加营养摄入:摄入富含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等,有助于提高骨骼质量和增强身体免疫力。 2、清淡饮食:避免进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炎症和疼痛。 3、避免摄入食物:减少摄入含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食物,如肥肉、高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     (四)运动管理 1、选择适合的运动:在病情缓解期,选择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灵活性。包括游泳、散步、瑜伽、太极拳等。避免高强度、高冲击性的运动,如跑步、跳跃等。 2、制定运动计划: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适合的运动计划。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加重关节病变。可以在专科医师或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运动。 3、注意运动安全:在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后进行放松,避免运动损伤。 (五)心理管理 1、应对压力:对疾病造成的心理压力,学会应对。如通过冥想、放松训练等方式来减轻压力。 2、保持积极心态:可以与家人、朋友或心理医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通过参加有益的活动,如阅读、绘画、音乐等,来缓解压力和焦虑。 (六)定期监测与随访 1、遵医嘱用药:严格按照专科医师制定的治疗方案用药,不要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 2、自我监测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皮疹等,并及时告知专科医师。 3、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沉及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并告知专科医师目前存在的症状和病情变化,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并调整治疗。最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需要患者与专科医师的相互配合。同时,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疾病。只有通过综合、有效的管理,才能控制病情,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4-11-16

重视筛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防治的关键一步

    青春期可谓是生命中最美好的阶段,每个人在此时期都对未来满怀憧憬,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皆格外在意自己的外表。然而,存在这样一种疾病,最初可能仅表现为肩颈腰背疼痛,但随后脊柱会逐渐变形,最终致使孩子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和抑郁等生理以及心理障碍[1],其中,脊柱侧弯畸形可能会导致双肩不等高,或导致患者后背出现类似“剃刀”的外形,故而将其命名为“剃刀背”。(图1)该病容易发生在青春期的孩子,它便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病因不明,具有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后期治疗对患者伤害大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健康。此外,研究显示正确选择筛查方式后准确率可高达93.8%[2],且早期筛查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伤害[3][7][8]。在当今社会,“治未病”的观念已然深入人心,而早期筛查正是“治未病极”为重要的一步。然而,筛查的方式有哪些?哪些人应该进行筛查?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学习。 图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剃刀背” 一、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是什么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是什么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指的是病因不明的青少年脊柱侧方弯曲,有时还可能伴有椎体的旋转,研究表明,其可能与遗传、内分泌以及生活习惯有关[4],且该病发病率是2%~3%[5],也就是说可能一个班里就会有一到两个孩子患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患病的孩子在10岁以前可能会完全正常,直到10岁以后,身体开始快速发育时,才会逐步出现双肩不等高、腰部不对称、后背不平以及肩颈腰背疼痛等症状(图2、3)。这是因为该病的进展与我们脊柱的生长潜能密切相关,6至24个月、5至8岁和11至14岁是我们脊柱的三个快速生长期[6],在正常情况下,脊柱的生长潜能可以促进脊柱的正常生长,但是当脊柱出现畸形时,巨大的脊柱生长潜能反而会促使脊柱畸形加重。所以在10岁以后侧弯会愈发严重,不过它也不会无休止的恶化下去,研究表明在成年以后侧弯进展的速度就会减慢,甚至停止进展,等到疾病恶化到停止进展的程度后,我们的治疗方式就可能就只剩下了手术。                       图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后面观 图3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手术前后对比 二、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怎么治疗 对于就诊时侧弯Cobb角小于20。的患者,通常采取严密观察侧弯是否有进展,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意坐姿和站姿,注重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即可。而对于Cobb角处于20。到40。之间的患者,如果脊柱仍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那么就需要佩戴定制的矫正支具,并且在佩戴支具的过程中一定要持之以恒[4][5][6]。最后,佩戴支具后侧弯角度继续进展或Cobb角大于40。的患者,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1]。(图4) 图4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曲Cobb角 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怎么筛查 1.目测法:首先嘱被检查者去除上衣,令其双脚并拢,自然直立。接着,观察其双肩是否等高、两侧肩胛骨是否对称、腰部是否对称以及是否存在骨盆倾斜等情况。若其中有一项出现异常,即判断为目测法阳性[2]。(图5) 图5 目测法体位示意图 2.Adams前屈试验:被检查者站于明亮处,嘱其去除上衣或穿贴身衣物,双脚并拢,双臂伸直合掌,缓慢向前弯腰至约90°。随后检查者从后方观察脊柱是否对称,双肩和髋部是否与地面平行,头与骨盆中线是否重合,肋骨有无隆起。若背部任一位置出现不对称,则可判定为Adams阳性[2]。(图6) 图6 Adams前屈试验体位示意图 3.躯干旋转角测量法:此方法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检查,首先,被检查者保持Adams前屈试验姿势,接着医生将测量尺一臂固定于被检查者是脊柱上,转动另一臂以测量躯干旋转角,若脊柱侧凸测量尺测得的躯干旋转角>5。,或者使用便携式电子脊柱侧凸筛查工具测得的躯干旋转角>3。,则可认为检查结果为阳性[2]。 4.X线测量Cobb角:此方法需要由专业医生操作,首先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然后通过拍好的X线片测量Cobb角,若Cobb角≥10。定义为阳性[2]。 四、哪些人应该去做筛查 建议8~18岁的青少年进行脊柱侧弯筛查且对有家族史或处于10~15岁的女性增加筛查频次[2]。以上便是此次学习的全部内容,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至关重要,若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人符合筛查条件,特别是家族中有脊柱侧弯遗传史的情况,请记得及时进行筛查。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康复诊疗指南(2024版). 中华医学杂志,2024,104(39):3647-3660. [2]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 中国青少年脊柱侧凸筛查临床实践指南及路径指引. 中华骨科杂志,2020,40(23):1574-1582. [3]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etal. “Screening for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JAMA vol. 319,2 (2018): 165-172. doi:10.1001/jama.2017.19342 [4] Negrini, Stefanoetal. “2016 SOSORT guidelines: orthopaedic an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scoliosis during growth.” Scoliosis and spinal disorders vol. 13 3. 10 Jan. 2018, doi:10.1186/s13013-017-0145-8 [5] SOSORT guideline committee et al. “Indications for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scoliosis (guidelines).” Scoliosisvol. 1 5. 8 May. 2006, doi:10.1186/1748-7161-1-5 [6] Negrini, Stefano et al. “2011 SOSORT guidelines: Orthopaedic an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scoliosis during growth.” Scoliosis vol. 7,1 3. 20 Jan. 2012, doi:10.1186/1748-7161-7-3 [7] Hresko, M Timothy et al. “Early Detection of Scoliosis-What the USPSTF "I" Means for Us.” JAMA pediatrics vol. 172,3 (2018): 216-217.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17.5585 [8] Yawn, BPetal.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school scoliosis screening.” JAMA vol. 282,15 (1999): 1427-32. doi:10.1001/jama.282.15.1427 [9] Menon, K Venugopaletal. “Post-operative shoulder imbalance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 study of clinical photographs.” Scoliosisvol. 10 31. 17 Nov. 2015, doi:10.1186/s13013-015-0055-6 [10] Luciano, Rafael de Paiva et al.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without limb weakness: a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ore myopathy?.”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vol. 16 179. 5 Aug. 2015, doi:10.1186/s12891-015-0629-8 [11] Wise, CarolAet al. “Understanding genetic factors in idiopathic scoliosis, a complex disease of childhood.” Current genomics vol. 9,1 (2008): 51-9. doi:10.2174/138920208783884874 [12] Sarwahi, Vishaletal. “Minimally invasive scoliosis surgery: an innovative technique in patients with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Scoliosis vol. 6 16. 11 Aug. 2011, doi:10.1186/1748-7161-6-16

查看更多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