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联合,再获殊荣:心内科团队联合我校戴小珍教授团队再获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近日,四川省医学会官方网站公示了2019年度四川省医学科技奖获奖名单,我院心血管内科与我校生物医学系戴小珍教授及温州医科大学联合申报的“糖脂代谢紊乱致心血管损伤的机制研究与临床干预”项目喜获二等奖,这也是心血管内科自2016年再次获得四川省医学科技奖。
该项目历时8年,在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省厅级课题(包括2项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下,从基础和临床两个方面探索了糖脂代谢紊乱致心血管损伤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策略。在糖脂代谢紊乱相关心肌、血管损伤与修复,重要脏器缺血的机制及临床干预策略,中心性肥胖与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项目共计发表论文35篇,其中SCI论文15篇,影响因子共计74.201,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5.211,被引用共计229次;共获得国家专利5项,培养研究生20余名,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戴小珍教授和心血管内科王沛坚副教授均是近年来学校、医院培养的优秀人才,两位教授均在成都医学院获得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时也是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的获得者,此外,均在血管病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两个团队的合作可谓相得益彰。
该奖项的获得与近年来医院对科研的大力投入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心血管内科团队近年来在学科建设及科研道路上不懈努力的结果,其与学校及国内知名科研团队合作和开展多个学科间协作的模式也为其他团队提供了借鉴,为申报更高级别的奖项或团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戴小珍教授简历
工学博士,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访问学者、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第十二批四川省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第十二批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首批“青马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对象,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教学上,主要承担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细胞生物学、医学生物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科研上,主要从事糖尿病血管病变机制及干细胞治疗缺血性疾病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作为主研人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持四川省教育厅、卫计委项目等6项。先后Circulation research, 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3篇,总影响因子达60多,单篇最高影响因子达15. 862(Circulation research),属于心血管领域顶级杂志之一。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
王沛坚副教授简历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目前有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高血压相关代谢工作组委员、四川省老年医学会动脉硬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老年医学会心血管专委会常委、四川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专委会常委等学术任职。主要从事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及干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2016年获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8年获四川省教育厅科研创新团队项目资助。近年发表及参与发表SCI论文3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00,被引用660次,h-index为15。获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项,成都医学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5项,参编专著2部。
(心血管内科 杨怡)